今天是: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品牌活动] -- 小记者 -- 夏令营冬令营 -- 研学旅行 -- 亲子活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打造教育现代化的“新高地”
发布日期:2019/7/15           浏览次数:529次           [关闭]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名城。“文翁石室”创立以来,蜀郡文风大振,教化大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崇文重教依然是成都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深刻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公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在中西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已成为成都重要的竞争优势和靓丽的城市名片。 
     优先发展 
     教育事业基础全面夯实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都市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基本形成教育投入依法增长长效机制,近五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671.3亿元。坚持公建配套学校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交付使用,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城乡中小学校周边街区集中整治,对470所公办中小学运动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公办幼儿园472所,251所中小学周边街区旧貌换新颜。全面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年全市新投入使用的学校(幼儿园)184所,到2020年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540所。2018年,全市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99.4%、100%、97.4%、49.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4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立德树人 
     培养城市高素质建设者 

     “天府交子,纸币之母”“蜀汉风韵,钟秀武侯”“梦里桃源,西部车都”“文君故里,千年临邛”等22堂天府文化精品课程走进开学第一课……去年9月,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以“天府文化”为主题,同上开学第一课,而这样的以城市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开学第一课,成都已连续举办两年。坚持文化育人,推进天府文化进校园,把天府故事读给世界听,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全市现有“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3所,省、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53所,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114所,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20所,成都市川剧特色学校20所。 
     坚持区域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立起成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实现优先发展产业专业满覆盖,近五年为成都输送大中专毕业生约75万人,就业率达91%,6.3万人进入世界500强。 
     近年来,成都市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广泛开展市情教育,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去到天府绿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博物馆等地,让全市师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成都日新月异的新画卷,去感受和学习建设者、奋斗者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 
     持续激发教育活力 

     今年1月,成都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同时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切实有效控制全市学生总体近视率,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5月28日,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落地成都,成都教育将力争成为全国教育领域中外人文交流的重点平台、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集散地和教育人文红利的生发地。 
     近年来,成都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不竭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入推进11个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和31个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师“县管校聘”、学前教育“两为主”发展模式等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规范。成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入选2018年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40个案例之一。成都市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奖。 
     内涵发展 
     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市民张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他本计划为孩子重新选择一所学校,但是,在听说住家附近的小学被评为新优质学校以后,他将目光聚焦到这所并非“热门”学校的小学上,后经多方考察,张先生果断放弃了“择校”念头,将孩子送进了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自2012年开始,成都市就启动了“新优质学校”的培育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到目前已培育227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采取与高校共建高水平附属学校、组建区域教育联盟、实施名校领办托管和名优校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等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122个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覆盖城乡学校348所,受益中小学生(幼儿)50万名,区(市)县结成11对教育联盟,城乡学校结对发展249对。 
     实施指标到校生计划,将公办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50%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并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培育71所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全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总数达52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31所。探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施“菁才计划”,确定27所拔尖创新基地校、13个基础创新学习中心、20个创新实践基地,聘请20名“菁才计划”导师,成立普通高中创新教育联盟。 
     率先在全国全面规范教育培训市场,责令1781所机构限期整改,持续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教育部还将成都做法在全国推广。 
     服务赋能 
     勇担“主干”责任 

     高焱,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一位普通教师。2016年,她主动请缨到甘孜州得荣县援藏支教,成为青羊区十多年来“对口支教”的一分子。与大部分支教教师不同的是,高焱不仅自己去到了藏区,因为爱人工作忙碌,她离开后孩子就会无人照看,于是她果断决定,带着儿子去支教。其实,在成都,像高焱一样的支教教师还有许多。据了解,仅2018年,成都就组织了全市458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甘孜、阿坝、凉山等477所校(园),选派493名优秀教师赴三州支教。 
     近年,成都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先后投入近5亿元实施对口援助项目80个。同时推进七中网校、石室祥云、成都数字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远程共享,率先建成全国唯一的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远程优质教育体系,10万余名民族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受益。 
     全力推进教育协同发展,深化与全省五大经济区14个城市的战略合作,加快实现成德眉资教育事业同城化发展、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 
     全力服务在蓉高校建设,与四川大学等8所在蓉“双一流”高校实施战略合作,全面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引进、办学条件改善。比如,近年来成都与川大合作日益紧密、渐入佳境,60%的产业园区与川大有合作关系,生物材料、精准医疗、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成果丰硕,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双一流”共建稳步推进。 
     全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增强教育服务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的能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与川大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设立国际友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鼓励优秀国际学生来蓉学习及科研,在蓉外国留学生超1万人。